top of page

中醫治療腸化生 | 慢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 ?

  • 作家相片: crimson advertising
    crimson advertising
  • 7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7月13日

中醫治療腸化生

腸上皮化生症狀


腸上皮化生(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) 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,正因為早期腸胃化多無明顯症狀而容易被忽略,需及早發現及調理,大部分腸胃化患者都是在做胃鏡檢查時偶然發現,若有症狀,通常與慢性胃炎或胃酸倒流等相關,常被忽略的症狀包括:


  • 胃脹氣、上腹悶脹:患者常以為是壓力大或飲食不當引起,忽視其可能是腸胃黏膜變化的早期信號

  • 食慾不振、進食後容易飽脹:這些症狀容易被誤認為一般消化不良或胃炎,未及時重視

  • 反覆消化不良、持續性噁心:症狀模糊且非特異性,常被當作輕微胃病處理,忽略潛在的腸胃黏膜異常

  • 輕微腹痛或胃部不適:不劇烈且間歇性,患者多不重視或自行服用止痛藥,錯過診斷時機

  • 體重無故下降、貧血、黑便:這些較嚴重的症狀往往出現時,病情可能已惡化,早期常被忽視


腸化生早期症狀多屬輕微,容易被患者忽略,尤其是胃脹、食慾減退及輕微胃部不適等。這些症狀往往被誤認為普通消化不良或壓力所致,建議有慢性胃炎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史、家族有胃腸疾病史的人士,應定期做胃鏡檢查。


中醫強調辨證論治,配合飲食及生活調整,有助改善甚至逆轉腸胃化生的進展。


中醫角度對腸胃化的看法與診治

中醫角度對腸胃化的看法與診治


中醫認為腸化生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屬於「胃痞」、「胃痛」、「噯氣」等範疇,成因多與外感邪氣、飲食不節、情志失調、脾虛等有關。


中醫師按病人情況決定治療方向包括:健脾、化濕、疏肝理氣、清熱解毒及活血化瘀等。中藥材如炒白朮、黃芪、黃連、蒲公英等有效提升胃腸功能、抑制炎症,並有助預防癌變,配合針灸內關、中脘、足三里等穴位可輔助調理。


中醫中藥食療

中醫中藥食療建議


健脾益胃食物:山藥、蓮子、薏苡仁

清熱化濕:綠豆水、冬瓜湯(適合濕熱體質)

溫中驅寒:生薑茶、紅糖水(適合寒性體質)

消滯化胃氣:山楂片、陳皮、紫蘇、茯苓茶


(以上食療只供參考,服用前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建議)


日常飲食調整:


  • 避免生冷、辛辣、煎炸、未熟食物

  • 定時定量進食,避免暴飲暴食

  • 減少攝取咖啡因、酒精及吸煙


生活建議:


 
 
 

留言


這篇文章不開放留言。請連絡網站負責人了解更多。

開診時間

星期一至五 : 10:00am – 7:00pm
星期六 : 10:00am – 2:00pm
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

Copyright © 2024 Bloomsbury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嘉和中醫診所地址

香港皇后大道中59-65號泛海大廈12樓1204室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聯絡方法

電話:(852) 9012 8301
電郵:manager@bloomsburytcm.com

預約敬請

WhatsApp

bottom of page